文(wen)、图/王(wang)淑曼
作为一(yi)名刚加入公(gong)司不久的新人,我(wo)一直(zhi)在努力适应新的(de)(de)环境,理解公(gong)司的(de)(de)管理制度和技术流程。这(zhei)段时(shi)间,我(wo)有幸参与了项目现(xian)场的(de)(de)材料稽核工作。这是我第一次真正走近工程(cheng)一(yi)线(xian),从书(shu)本、图纸和电脑屏幕,走到了真实的机房和设备前。这次经历对我来说意义重大,它不仅让我加深了对公司“线性责任分工制度”的理解,也让我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了大量专业知识,迈出了成长的重要一步。
初到项目现场(chang),一(yi)切都让我感到新鲜而震撼。过去我对工程的(de)(de)理解(jie)(jie),大多来(lai)自纸面或同事的(de)(de)讲解(jie)(jie),而当我真(zhen)正站(zhan)在机房里,看(kan)着一排(pai)(pai)排(pai)(pai)桥架、电(dian)管、机柜、电池架等设备整齐排(pai)列,感(gan)受到它们的(de)体(ti)积、重量(liang)和结(jie)构(gou)时(shi),我(wo)才明白工程不仅是技术,更是实实在在的(de)现(xian)场管理和质量(liang)控制。
这(zhei)一(yi)次的稽(ji)核任务(wu),涉及到了多个系(xi)统,包括电管、桥架、消防系(xi)统、新(xin)风系(xi)统等(deng)。我跟着经理一(yi)项一(yi)项地稽核,认真记录(lu)数量(liang)、测量尺寸。像桥架的高度、宽度、厚度,机柜的厚度和(he)型号等,我们都一一比对实物,确保数据准确无误。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,却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“标准化”作业,也让我意识到,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影响项目整体的品质。
在这次稽核过程中,我对“四项集成技术”也有了初步而深刻的理解。过去在培训中听到的“原理、组成、关键参数、安装工艺”这四个维度,在项目现场都有了实际对应。我能看到一个设备是如何被安装到位的,它和其他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,关键参数是否被落实,安装是否符合规范。通过实际观察,我才真正明白这些技术内容不只是书上的知识,而是支撑整个项目顺利推进的核心。
除了技术的学习,这次稽核也让我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公司“线性责任分工制度”的高效与有序。在现场,每一位同事都在按照既定职责完成自己的工作,前(qian)后衔接紧密(mi)、责任清晰。作为新人,我(wo)原本担心会跟不(bu)上(shang)节奏,但在(zai)这种明确的(de)分(fen)工体系下(xia),我(wo)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(de)位置,知道自己要(yao)做什(shen)么(me)、怎么(me)做、做到什(shen)么(me)程度(du)。正是这种制度(du),让我(wo)这个新手在(zai)复杂(za)的(de)工程现场(chang)也(ye)不(bu)至于手足无措(cuo)。
此(ci)次(ci)稽核,让我把“平面图”中的想象变成“立体现场”的理解,让我明白了数据和(he)材料背后代(dai)表的是合(he)格的设备和质量严控。也让(rang)我(wo)意识到(dao),作为一名新(xin)人,我还(hai)(hai)有很多(duo)需要学(xue)习的地(di)方。比如对一些设备(bei)的专业术语(yu)还(hai)(hai)不够熟(shu)悉(xi);在(zai)测量和核对时有时也会因(yin)为(wei)不熟练而(er)影响效率。但(dan)这(zhei)次稽(ji)核让我明确了(le)学(xue)习的方向,也让我更有信心去面对未来的工作挑战(zhan)。
我(wo)相信,成(cheng)长从来不是(shi)一蹴而就的(de)(de),而是(shi)在一次次的(de)(de)实(shi)践中不断积累。我(wo)非常感(gan)谢(xie)公司给我(wo)这次走进项目一线的(de)(de)机(ji)会(hui),也感(gan)谢(xie)带(dai)我(wo)的(de)(de)前辈们耐心的(de)(de)指导与讲解。这次稽(ji)核让我(wo)打开了眼界,也让我(wo)更加理解(jie)作为(wei)工程(cheng)人员的职责和(he)使命。未来的路(lu)还很长,我(wo)会继续秉承“在工作中培训、在培训中工作”的学习状态,不断(duan)提升自己,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采购员。
微信扫一扫